首页 > AIGC > 人工智能垂直模型是什么-北京又出台AI示范重大政策 拟培育10家独角兽
2023
10-09

人工智能垂直模型是什么-北京又出台AI示范重大政策 拟培育10家独角兽

只是! 北京陆续发布了多项与人工智能大模型相关的重大政策。 2300亿的产业规模、100家大型样板企业、首个AI公共计算平台……这些强有力的举措将成为加速AI产业发展的“助推器”。

智东西网9月15日报道,北京人工智能产业峰会暨中关村科学城科技创新大赛颁奖典礼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展示中心颐和园大厅举行。

海淀区委副书记、区长李俊杰发布《中关村科学城通用人工智能创新引领发展实施方案》。 规划提出,打造核心产业规模2300亿元,集聚100家大型企业机构、60家国家级企业。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5-10家新独角兽企业。 同时,海淀将从人才落户、财政补贴、公共租赁住房等多方面给予一定的人才补贴吉祥物,力争到2025年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创新区和产业集聚区。

与此同时,北京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平台也正式上线。 该算力平台将位于中关村科学城北部,未来将为企业提供4000P的算力。

不仅如此,会上还举行了“中关村人工智能大模型产业集聚区”揭牌仪式。 集聚区将建设浦道口人工智能产业园、北大西门人工智能产业园、中关村西区人工智能产业园、清华科技园四大产业园,占地面积67万平方米。

在产业层面,北京致远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在主题演讲中也提到,大模型的革命是一场智力革命,致力于让智能无处不在。 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所长徐波也提到,未来人工智能大模型将主要分为三种类型:垂直行业大模型、通用基础大模型、通用人工智能大模型。楷模。 它们将分为多层次的人工智能大模型。 和不断发展的技术。

本次大会由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海淀区人民政府、中关村科学城管委会联合主办。

01

打造2300亿人工智能产业

北京推出人工智能公共计算平台

人工智能是当今世界最具变革性的技术之一,许多政府都看到了它将从产业变革中给各行各业带来的巨大影响。 北京市政府、海淀区政府、中关村相关行业组织相继推出多项促进北京人工智能发展的举措。

1.发布《中关村科学城通用人工智能创新引领发展实施方案》

海淀区委副书记、区长李俊杰今日发布《中关村科学城通用人工智能创新引领发展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提到到2025年,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创新中心。区、产业集聚区。

《实施方案》计划打造2300亿元核心产业规模,集聚100家大型企业机构、60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5-10家新型独角兽企业。

他还提到,将通过揭牌、创新联盟、共性技术平台等方式帮助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建设公共算力平台、大模型评测平台等,构建全流程技术创新体系,推动大型模型产业快速发展。 。

为实现这一目标,《实施方案》将制定通用人工智能人才专项计划,从人才落户、财政补贴、公共租赁住房等诸多政策领域吸引人才涌入。 同时,《实施方案》还计划在孵化体系、资本支持、产业空间、应用场景、国际合作、产业自主等领域提供帮助,打造活跃的大模型创新生态系统。

2. 启动北京人工智能公共计算平台

海淀区副区长马光耀今天在会上启动了北京人工智能公共计算平台。 该平台致力于打造高速互联、高效调度、安全可靠的智能计算平台。

据介绍,算力平台将位于中关村科学城北部。 将于今年下半年推出500P-1000P公共算力人工智能垂直模型是什么,明年一季度提供4000P公共算力。

北京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平台将为中小企业、科研机构等创新主体提供优质、普惠、开放的公共算力服务,支撑科学研究和产业创新发展的需求。

3、揭牌“中关村人工智能大示范产业集聚区”

海淀区政府党组成员、副区长(兼)吴凯在会上举行“中关村人工智能大示范产业集聚区”揭牌仪式。

他提到,中关村是人工智能产业聚集地,拥有70多家大型样板公司和科研机构,如百度旗下文心一研、百川智能、云知声、华宇等,且规模以上企业数量众多。为公众提供服务的示范企业达到5家,占全国总数的63%。

今年,海淀区计划建设67万平方米的中关村人工智能大模型产业集群核心区,建设五道口人工智能产业园、北大西门人工智能产业园等四大人工智能产业园。园区、中关村西区人工智能产业园。 园区、清华科技园。

中关村人工智能大示范产业集群将通过完善园区运营服务、打造标杆孵化器、加大科技创新金融服务等方式帮助企业成长。

4.中关村科学城大模型应用场景需求发布

中关村科学城管委会专职副主任何建武发布了中关村科学城大模型应用场景要求,涉及海淀城管智慧中心应用的“大模型+即时办理”、海淀区卫健委的“大样板”。 “模型+医疗”等七大应用场景。

其中,海淀区医疗保障局提到,希望利用大模型的能力,实现智能医疗咨询、人工语音智能质检等多项能力。

02

大AI模型将走向何方?

三位专家讲解大模型的发展

9月13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关于组织开展2023年未来产业创新任务揭秘引领工作的通知》,对虚拟宇宙、仿人机器人、脑机接口、人工智能等四个重点方向提出了工作要求。通用人工智能。

其中,提出了通用人工智能的四大核心基础:智能芯片、智能算力集群、高质量数据集、人工智能风险管控软件。 聚焦语言、语音、视觉、多模态大模型产品,加速工业制造和民生发展。 典型应用在服务和科研信息安全领域。

本次大会上,来自产学研的多位专家学者也分享了他们对通用人工智能的最新看法。

1、北京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刘迎春致辞:北京拥有人工智能企业1800多家,占全国30%

北京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刘迎春提到,北京已成为人工智能领域创新基础最好、人才资源最集中、研发创新能力最强、产品迭代最活跃的地区。中国的情报。 从企业数量、数据元资源、产业等方面来看吉祥物,在区块链、算力建设等方面均处于全国前列。

其中,全国一半以上人工智能重点研究单位聚集在北京,人工智能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省部级实验室等科研平台数量居全国第一。

在创新活力方面,北京人工智能学者数量和论文发表数量领先全国,公开发布的大型模型数量约占全国一半。

从企业数量来看,北京有核心人工智能企业1800多家,占全国近30%,位居全国第一。 它们全面涵盖了人工智能芯片、深度学习框架、图像和语音语义识别等领域。

北京将持续创新有利于人工智能技术和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围绕积极布局中关村科学城,持续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和技术主导地位的产业集群,进一步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进程。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他认为,进一步加快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要分三步走。 一是夯实基础,加快人工智能前沿技术研发。 二是整合资源,增强资金、算力、数据等要素供给。 三是鼓励应用,积极推动通用人工智能产业落地。

2、北京致远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黄铁军:自动驾驶将成为AI下一个热点

会上,北京致远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黄铁军发表了《走进智能新时代》的演讲。 他认为,大模型是过去几十年来人工智能领域最大的变化之一,也是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基建逐步完善的开始。

“智能时代,算力和数据是生产要素,算法是工艺,智能是公共服务。” 黄铁军说道。 他提到,致远从2021年6月起就预测超大规模智能模型生态系统将成为全球为数不多的生态系统之一。

“国家数据局的成立,有利于推动国家智能云发展。” 他认为,国家数据局覆盖的互联网数据、物联网数据、管控数据、人的数据,可以通过超大型模型到行业模型,赋能通用智能。 ,进一步为企业赋能。

对于未来大型车型的发展,他认为自动驾驶将成为人工智能的下一个热点,而驾驶数据合作是未来发展的关键。 第二个是视觉领域,中国学者和相关研究在这方面有很深的积累。 而且,凭借中国制造业的优势,无论是汽车还是物理机器人都有机会配备“大模型大脑”,信息智能将转化为物理智能。

“现在ChatGPT是数据驱动的静态智能,未来将是时空环境驱动的体现智能。智能载体将不再是今天的人工神经网络,而是类脑脉冲神经网络。” 黄铁军预言道。

目前,致远已率先构建大模型开源开放软件体系,创建FlagOpen大模型基础软件开源系统,推动开放创新。 致远研究院副院长兼总工程师林永华在会上发布了中英文语义向量模型的训练数据集。

MTP(Massive Text Pairs)是致远研究院向社区开放的大规模链接文本数据。 据悉,这是全球最大的中文、英文和文本对的训练数据集。 其中,有3亿个文本对(中文1亿,英文2亿)。 数据集来自搜索、社区问答、百科知识、科技文献等多种类型。 此外,致远还开源了全球领先的中英文通用语义向量模型BGE-1.1。

3、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所长徐波:大模型已成为人工智能发展的里程碑和分水岭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所长徐波认为人工智能垂直模型是什么,“大算力+大数据+大模型”标志着通用人工智能时代的开始。 随着劳动力和资本要素及其功能的智能替代,大型模型将倍增。 尽管ChatGPT目前仍是一个黑匣子,但它探索出了一条知识、推理和世界认知统一表示的道路。

他提到,ChatGPT是一个技术密集型项目,涉及自监督学习、监督学习、强化学习等许多强大的算法。 “如今,全球顶尖人才都在关注人工智能领域。人工智能技术三个月变小,一年变大,八年左右就会产生颠覆性的技术或产品。”

但现阶段,各个领域的大型模型都存在一些技术挑战。 例如,如果要构建金融、教育、医疗、交通等场景的大型模型,就需要能够在通用能力的基础上获得专业能力。 而且,现阶段想要重塑具有广泛认知能力的复杂任务决策智能,还需要解决网络攻防、隐私攻击、伪造防伪等诸多技术难题。

03

加速关键技术的公关

AI大模型创新应用大赛启动

如何帮助企业快速攻克关键技术难点? 北京市政府与中关村科学城举办两场科技创新大赛,帮助企业攻克关键技术难题,加快产业落地。

1. 2023北京人工智能产业大模型创新应用大赛

会上,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二级巡视员刘航宣布启动2023年北京市人工智能产业大模型创新应用大赛。

本次大赛报名将于9月28日截止,初赛将于10月中旬开始,采取线上线下路演的方式组织选拔。 大赛一等奖获得者将获得场景应用采购资源,二等奖获得产业基金融资对接资源,三等奖获得10万+卡时免费算力和专业数据集。

本次大赛将搭建面向行业的人工智能大型模型“揭晓领跑”平台。 需求方提出问题,技术方回答问题。 通过发布需求清单、以竞赛为评价方式,搭建供需对接平台,评选标杆应用案例,推动大模型场景供需对接。

同时,大赛将邀请飞票银河等开源社区参与协办。 场景需求方提供数据集,云厂商提供算力支持,促进创新主体、行业用户、云厂商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此外,本次大赛以大赛为切入点,持续打造链接大型模型生产与实际应用的高端平台。 据介绍,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将逐步形成北京大模型科技产业地图和典型应用案例合集,并及时发布,助力更多大模型创新应用迅速进入市场。

2、中关村科学城科技创新大赛奖项

会上,中关村科学城科技创新大赛颁奖活动也如期举行。 其中,珠海悦聚悦盛科技有限公司和北京智普华章科技有限公司分别荣获初创组和成长组一等奖。

04

助力AI产业发展

北京应加大力度

在本届北京人工智能产业峰会上,我们可以看到北京在人工智能领域,特别是通用大模型领域具有相当的创新和产业优势。

与此同时,各级政府也在大力促进初创企业成长,更快落地优秀大模型和应用场景,多措并举攻克相关领域重点问题。

随着各级政策和计划的不断推动和落实,越来越多的人才涌入人工智能领域。 未来场景驱动已成为大规模科技创新的重要模式,有助于加速形成大规模产业业态、带来经济增长。

最后编辑:
作者:nuanquewen
吉祥物设计/卡通ip设计/卡通人物设计/卡通形象设计/表情包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