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展示设计 > 泡泡玛特抽盒机app-泡泡玛特正在转型为一家电子商务公司
2023
12-29

泡泡玛特抽盒机app-泡泡玛特正在转型为一家电子商务公司

作者 | 吴令伟来源| 电商在线(ID:dianshangmj)

泡泡玛特发布上市以来首份财报。 2020年全年,泡泡玛特营收达25.1亿元,同比增长49.3%。 调整后净利润达5.9亿元,净利润率为23.5%。

这份财报发布的时机比较微妙,其股价较最高点已下跌近一半。 近两年,泡泡玛特用超过200%的增速和高利润的商业模式实现了千亿市值,让资本在潮流娱乐市场看到了机会。 人们开始不断地分析这家“看不懂”的公司,逐渐清晰了一家玩具零售商是如何通过盲盒模式玩转IP运营的。

不得不说,泡泡玛特作为“盲盒第一股”的辉煌还在,但整个市场已经发生了变化。 “破圈”效应带来头把交椅的争夺更加激烈,新产品不断涌入。 金球员。 名创优品旗下TopToy高调开设线下店,盲盒新品众筹价格再创新高,盲盒工厂订单增多,甚至采用了产业带模式……

但反观泡泡玛特,它的护城河很难说是Molly这样的头部IP带来的。 时尚玩具比其他零售产品变化得更快。 其第一的位置更有可能是由两条线支撑的:更深入的数字化会员运营以及始终用新产品来维持IP生命周期。

这两点与电商公司应具备的基本条件非常相似。

线上渠道的重要性日益增加

早在上市前提交的招股书中,泡泡玛特就提到了线上销售的重要作用,以及机器人拉盒机的布局将不断加大。

从财报数据来看泡泡玛特抽盒机app,包括零售店、机器人店、批发在内的所有线下渠道营收占比均出现一定减少,而线上渠道占比则持续提升。 从毛利率水平来看,机器人门店是销售渠道最高的,为72.3%,线上是毛利率水平第二高的渠道,达到66.4%。

线下渠道收紧与疫情有很大关系,但也能看到公司的战略选择。 2020年新开线下门店76家,从2019年底的114家增加到2020年底的187家。同时新增机器人门店526家,从2019年底的825家增加到2020年底的1351家。 2020年,与开“大店”相比,机器人商店不需要雇佣员工,具有成本优势,并且可以打破消费场景的束缚,深入地铁站、电影院等场景,让人们更容易布局下沉市场。

从总量来看,泡泡玛特零售门店主要占据一二线城市。 显然,2020年新店的地域选择非常均匀。 从一线城市到二线及以下城市,新增门店超过20家,但创造收入差距明显。 一线城市仍是主要消费群体,但收入仅增长5400万。 二线及以下市场增长潜力较大,收入增加1.2亿。 从机器人门店的布局中,我们可以看到“下沉”的趋势。 二线及以下城市布局数量已超过一线城市,收入差距并不大。

按照这个思路,线上将是“下沉”更重要的阵地。 具体来说,泡泡玛特布局了天猫、京东、微信小程序等电商平台,通过社交网络触达消费者。

核心在于会员运营

线上抽盒方式已成为拉动线上销售的有力工具。 2020年,微信小程序和天猫旗舰店分别带来收入4.66亿和4.06亿,增长率分别为72%和61.5%。 一方面,线上盒图保留了盲盒本身的惊喜感。 另一方面,不受消费场景的限制。 在线抽盒增加了很多细节玩法,比如邀请好友一起抽盒,免费碰碰运气,还可以根据抽到的盒子来决定是否放弃……这些细节玩法极大的丰富了抽盒的乐趣。盲盒的乐趣,这也是线下很难实现的。

虽然这种“亮箱”提取方式看似与盲箱的初衷相悖,但影响也可能是中性的。 从公司的角度来看,它有机会通过计算设定合理的概率平衡,以实现更好的消费者体验。

尤其是当线下门店出现信任危机,二手交易平台黄牛“控价”的时候,你经常会看到店里很多人不断摇箱子,像玄学一样选择自己想要的款式。 这些都是在一定程度上。 对消费者信任产生影响。

同时,天猫等电商平台销售占比逐步提升,与线上带来的会员深度运营有很大关系。 从定位上来说,两者并不相同。 微信小程序以抽屉机的形式销售商品,而天猫商店将抽屉机添加到销售场景中,因此天猫商店更能凸显“购物”心态,除了盲盒。

在很多细节上也可以看出两个平台的运营侧重点不同。 微信上将有直接的社区入口,通过日常任务增加粘性并带动销售。 天猫店铺注重以会员自身数据作为押金。 每抽出一个盒子,就能形成自己的数据,通过“玩具柜”的形式,在线实现收藏的乐趣,从而“培养”成重复购买。

(左边是微信小程序,右边是天猫盒子抽屉机)

会员是指“内圈”,是最重要的消费群体。 事实上,盲盒玩法最成功的地方就是通过创造惊喜来满足消费者,从而降低IP商品消费门槛,让IP消费产生持续复购,让“艺术品”形成零售商品。 虽然这是市场端潮流玩具的解决方案,但归根结底,满足消费者需求的还是IP本身。 这就需要建立相互的认同,因此会员持续关注IP非常重要。

从数据来看,会员也是泡泡玛特的主要消费者。 截至2020年12月31日,累计会员总数从2019年底的220万增加至740万。 新增520万会员贡献了88.8%的销售额,但同比增长仅为9.9%,表明会员现有市场仍可继续开拓。

除了销售端,泡泡玛特在线上运营端还拥有自建的社区平台。 一款名为Paqu的APP是泡泡玛特打造的一款潮玩圈“小红书”,主要包含UGC内容。 ,并实时展示多个品牌的信息,还具有“玩具柜”功能,通过点亮自己拥有的每个盲盒,形成盲盒爱好者的个人在线空间。

目前看来,派趣的定位并不是销售,而是纯粹的内容社交,而且也只是围绕泡泡玛特的IP进行运营,这说明它更多的是品牌为了通过吸纳线上消费者而构建的运营阵地。线下渠道,通过这个渠道聚集分散的社区。

IP新领域集中在线上

毕竟,泡泡玛特是一家零售公司。 其产品的核心其实是虚拟IP,盲盒只是一个载体。

从这个逻辑来看,IP的生命周期既是铠甲,也是弱点。 这就是每个投资者都会关注Molly赚了多少钱的根本原因。

从财报来看,自有IP占比越来越高,对Molly的依赖有所缓解,SKULLPANDA新IP上线,仅作为销售渠道的非独家IP增长显着,这说明泡泡玛特仍在发现和运营新IP的过程中。 只是IP开发不像服装制造,每一步都可以标准化。 IP的成功与其说是对市场的理解,不如说是日积月累积累的“运气”。

市场上的IP形象大多具有“可爱”的共性,因此大眼萌妹、宠物造型是盲盒品牌的主流形象。 这也带来了负面结果,那就是IP的同质化。 复制像莫莉这样的热门歌曲并不容易。

泡泡玛特在财报中并未具体说明IP孵化和运营周期的长短,但从销售端就可以看到其在维护IP生命周期方面的一些举动。

至少在IP成熟之前,需要有量的背书,形成规模效应。 因此,在线上渠道中,你可以看到“新品日历”版块非常突出,老IP焕然一新,新IP上线。 推出新品的节奏可以是每周一次。 这样的预览可以有效形成预热,最直接地触达消费者。 这种新品推广方式远比线下展示更直接、更划算。

从整个行业来看,大多数盲盒新玩家也采用线上众筹,这与电商平台擅长的C2M模式非常接近。 他们首先测试市场的反馈,然后加速产品更新,众筹就解决了问题。 除了消费者反馈之外,它还缓解了现金流问题。 如Magic Point、Bilibili等已成为盲盒玩家的主要众筹平台。

实体店的价值已经改变

泡泡玛特在模式上越来越像一家电商公司,但其线下价值依然存在,但不仅仅是一个销售渠道。

尤其是线下竞争对手正在猛烈逼近。 名创优品将潮流玩具视为新的增长曲线,推出TopToy品牌ip形象,高调在多个省会城市开设大型门店,将自己定位为亚洲最大的潮流玩具店。

TOP TOY品牌创始人孙元文此前表示:“我们和前辈泡泡玛特的区别在于手机系统。泡泡玛特就像iOS系统,采用闭环生态,自给自足。” ;TOP TOY希望提供类似Android系统的手机系统。” 平台的本质就是更开放、做大平台、更兼容、更丰富品类。”

这一思路遵循了名创优品的一贯作风:做平台业务,经济单元模式清晰、标准化程度高、可复制性强,通过大规模开店让低利润业务盈利。 目前,Top Toy销售的潮流IP超过50种,其中大部分为签约款,少量为自有IP。 当然,在泡泡玛特强大影响力的背景下泡泡玛特抽盒机app,TopToy也能进军线下,这说明母公司有足够的信心和资源。 不过,就潮流玩具经济的运营思路而言,仅定位于销售渠道。 能不能行得通,还需要考虑。

事实上,在泡泡玛特和Toptoy之间,也不乏成熟的平台公司,如52Toys、IP小站、寻找独角兽等,大多以线上和机器人专卖店为主要销售渠道,其中不乏一些“出道”的企业。圈”“IP是核心产品,签约IP也是代销的。换句话说,从这些核心玩家的生存情况来看,如果他们只将自己定位为销售渠道,或许也未尝不是一个好主意。摆脱线下高成本。

但泡泡玛特显然不仅仅是一个销售平台。 盲盒作为一种情感消费产品,需要传达消费者体验的价值。 消费者需要在观看、把玩盲盒的同时,认识盲盒、感受盲盒。 因此无法使用离线显示功能。 或者失踪了。 而作为一家定位于时尚文化公司的公司,自然在线下也透露出品牌的基调。 这些都是线上无法实现的品牌价值。

除了卖货之外吉祥物设计,如何在展示功能上传达更多的价值,或许才是线下店最大的意义。

最后编辑:
作者:nuanquewen
吉祥物设计/卡通ip设计/卡通人物设计/卡通形象设计/表情包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