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卡通形象 > 西游记孙悟空卡通形象-孙悟空成佛后,知道五行山菩提祖师为何不救他了
2023
07-03

西游记孙悟空卡通形象-孙悟空成佛后,知道五行山菩提祖师为何不救他了

西游记》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 主要讲述唐僧师徒西天取经的故事。

整个西行过程中,面对各种拦路的妖怪,孙悟空功劳最大,贡献最大。 他是全队名副其实的强人。

孙悟空在跟随唐三藏取经之前,被如来佛镇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年。

直到成佛之后,孙悟空才知道当时菩提祖师为什么没有来救他。

花果山孙悟空

《西游记》塑造了很多经典人物,比如不辨是非但信仰极其坚定的唐三藏,懒惰而聪明的猪八戒,诚实勤奋的沙僧等。坚定自己的信念。 失踪的美猴王。

孙悟空本是东胜神州傲来国花果山顶仙石中孕育的仙细胞,见风从石蛋中破身而出的石猴。

孙悟空在山中走跳,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生活无忧无虑。

直到有一天,在众猴的响应下,孙悟空跳进了水帘洞,从而成为了花果山的猴王。

从这一点来看,孙悟空是很有冒险精神的。

即使在未知情况的情况下,孙悟空仍敢独自跳入瀑布泉中。

在后来打妖怪的过程中,不难发现孙悟空其实不太擅长水中移动。

后来,孙悟空把洞里的情况告诉了猴子们,猴子们也履行了自己的诺言。 孙悟空即位,成为众猴之王,人称“美猴王”。

一晃三五百年,孙悟空在山上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突然有一天,他感叹自己有一天会老死,然后放声大哭。

后来孙悟空听说五虫中只有佛、仙、圣是不朽的。

于是孙悟空决定环游世界寻找长生之术。

从猴子称王时的冒险精神,到此时求长生时的实际行动,可以看出孙悟空的性格是非常果断勇敢的。

孙悟空离开花果山后,就这样流浪了八九年。 最后在樵夫的指引下,他找到了灵台芳村山菩提祖师。

以前师傅收徒多是通过熟人介绍,很少有像孙悟空这样擅自上山的。

江湖险地,来历不明的人不少。 敌友难分,也有很多人打着学徒的名义行事,另有目的。

孙悟空没有熟人介绍他认识菩提祖师,只是偶然听一个樵夫提起。

因此,当孙悟空说要拜师时,菩提老祖便详细询问了他。

《西游记》中吉祥物设计,菩提祖师的身份也十分神秘。

菩提祖师是佛名,但也被称为神。

从打坐到打坐,再到阴阳五行,似乎都没有逃脱教义。

孙悟空刚来到菩提祖师门下的时候,两人就聊起了学习道术的事情。

但最终菩提祖师还是收孙悟空为弟子,并赐名。

即使拜师学艺求长生,孙悟空依然没有脱离自己的“猴”本性。

这种猴子的本能表现在他爱吃桃子,也表现在孙悟空听菩提祖师说法时挠耳朵、笑得开心的两个方面。

美猴王与菩提祖师

菩提祖师是孙悟空一生中非常重要的人物。

说到孙悟空的师父,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就是唐三藏。

但实际上说起来,菩提祖师才是真正开悟孙悟空、让他重生的第一位导师。

原著中,菩提祖师是一位能“一时说道禅”的世间高人。

在《西游记》第一章中,作者用“大觉金仙”、“祖菩提”、“不朽不朽”、“精气神足”、“真责”等词语来形容菩提。 祖先的模样。

菩提祖师道府前的石墙上有“灵台芳村山斜月三星洞”一副对联。

“斜月”不像满月那么圆,“三颗星”不像满天繁星那么绚烂。 它们正是夜晚宁静祥和的形象,也寓意着菩提祖师安静深远、淡泊名利的品格。

这就是菩提祖师虽然法力无边,却隐居隐居,生活得很低调的原因。

菩提祖师远居海外偏僻的西牛贺州,与天庭的仙人不相往来,天上的仙人很难认识他。

事实上,《西游记》中并没有提到任何神明的菩提祖师或法力。

无论从道教还是修行上来说,菩提祖师也是非常顶尖的人物,却甘愿留在乡村与飞禽走兽、樵夫为伴。

对于菩提祖师来说,收徒传艺只是他亲近世间的表现。

菩提祖师隐居的地方,一般人是可以到达的,这也是为什么孙悟空最终找到了菩提祖师的住处。

《西游记》小说中菩提祖师的形象相当高大、明亮。

他是孙悟空的导师。 从某种意义上说,甚至可以说,如果没有菩提祖师,孙悟空就没有办法成仙成才,唐僧也就没有办法取经。

再说,菩提祖师接纳孙悟空后,并没有急于立即教他真功夫,而是教他如何“喷扫应对,进退”,而孙悟空就这样做了七年。 。

从大的角度来说,这也是师父对弟子心性的磨炼。

其实这是师傅考验徒弟的一种方式,考验的是学生学艺的决心是否坚定。

徒弟如果受不了这些苦差事,早就退出了,不然就会被师傅淘汰。

而能留下来的人,自然愿意吃苦。

平心而论,菩提祖师对孙悟空的考验还是客气的。

后来,孙悟空通过重重考验,终于成为菩提祖师真正的弟子。 后受菩提祖师授武,先后习得七十二变、筋斗云之功。

对于孙悟空来说,菩提祖师传授给他的技能是他后来在天宫闹事的基石,也为孙悟空被压在五行山下,然后去西天埋下了一系列的伏笔。学习经文。

因为“外露武功”的禁忌,孙悟空最终被菩提祖师逐出了学校。

原著《西游记》中,菩提祖师将孙悟空逐出师门后,就再也没有描述过菩提祖师的相貌。

孙悟空大闹天宫,被如来压在五行山下

孙悟空下山时,菩提祖师曾说过:“你若去了,你的日子就不好过了。”

由此可见,孙悟空造成的灾难,甚至天宫骚乱这样的大事,菩提祖师早就预料到了。

孙悟空后来的所作所为,并不如菩提祖师所料。

下山后,孙悟空先回到花果山,斩杀了欺负猴子的化身妖王,然后占山为王,称雄一方。

这是孙悟空第一次真正的战斗。 虽然是小试身手,但最终还是大获全胜,一战成名。

孙悟空也意识到自己没有方便的武器,于是在几位老猴子的建议下,他第一次以近邻的身份参观了东海龙宫。

东海龙王敖广亲自带领众人迎接,并告诉孙悟空,海底有大禹治水时留下的一根铁棍,重达一万三千五百斤。

此时此刻,这颗定海神针早已在这里等待着他的主人了。

然而,这根棍子根本不是东西,孙悟空舞动棍子,令水晶宫震动。

在水晶宫大闹一番后,孙悟空就这样得到了自己的宝物“如意金箍棒”和一件金氅:凤翅紫金冠、锁链金甲、莲藕丝走云鞋。

随后孙悟空又下到了冥王宫,大笔一挥,将生死册上的猴子全部取消,然后舞动金箍棒一路出了幽冥城。

完成这一系列大事后,孙悟空最终被龙王、地藏菩萨等几位神仙起诉。

也正是因为如此,才有了后来的一场精彩的天地之战。

天庭想招收孙悟空,但孙悟空听说他是个好官,所以也想当官。

后来,通过太白金星的介绍,天庭给他安排了一个养马的官员。 于是,孙悟空认为“弼马温”的地位太小,所以他想成为与玉皇大帝平起平坐的“齐天大圣”。

此时,天上的诸神对孙悟空的种种行为都极为不满。

但孙悟空本事很大,却没有人能奈何他。

面对如此不利的外表,玉皇大帝第二次招揽了孙悟空,封他为“美猴王”,并让他管理王母娘娘的乐园。

但此时的孙悟空已经是得意至极了。

不久后,王母娘娘举办蟠桃会,孙悟空得知自己不在邀请名单上,便偷走了仙丹,在蟠桃会上大闹一场,醒来后又逃到了凡间。 。

天庭第二次派兵围剿花果山,孙悟空意外被二郎神擒获。 没想到斩妖台上的各种刑法都伤不了孙悟空,于是太上老君又把孙悟空扔进八卦炉里,转而炼化。 有一双火眼金睛的孙悟空。

四十九天后,孙悟空逃出炼丹炉,又在天宫大闹。

无奈之下西游记孙悟空卡通形象,玉皇大帝只得从西方请来如来佛来救援。

后来,如来佛用五行山镇压了孙悟空,并告诉他,数百年后,会有人来救他。

学习西方经典,最终成为“斗战胜佛”

如果说《大闹天宫》是一部孙悟空的个人传记,那么《取经西天》就是一部他的功绩史。

在向西天取经的路上,孙悟空可以说是整个团队的英雄。

当天宫闹事失败,被压在五行山下的孙悟空,五百年后被唐僧救起时,他不再是一个到处惹事生非的叛逆者,而是摇身一变,变成了一个穿着斗篷的人。头上有魔咒,一路降妖除魔,为了解决世间难题的英雄。

面对重重困难,孙悟空勇敢、正直,善于与各种妖魔鬼怪战斗。

在西天取经的路上,可以说唐僧一旦远离孙悟空,寸步难行,而猪八戒和沙和尚只是孙悟空的战斗助手。

整个西行过程中,唐僧师徒一共走了十万八千里,经历了九十九八十一难。 路上遇到的妖魔鬼怪数不胜数,种类繁多,其中有的还不小。 。

但无论什么邪灵,无论大小,都是歪的,只要是妖怪,孙悟空都可以用金眼将它们看穿,然后消灭掉。

那些妖怪常常化作凡人来迷惑唐僧,因为唐三藏是肉眼凡人,无法真正认出这些妖怪的本来面目。 所以,孙悟空打死这些“凡人”之后,经常被师父骂。

但即便如此,孙悟空每次遇到困难也从不气馁,依然精神抖擞,保持着坚强的战斗意志。

孙悟空扫妖除鬼,不仅是为了保护唐三藏去西天取经,也是为了为百姓消除祸害。

一路走来,孙悟空之所以杀妖怪,要么是妖怪阻碍了唐三藏的取经大业,要么是妖怪祸害民间。 所以,孙悟空与妖怪之间的斗争从来都是积极的、正义的。

当师徒二人来到陀罗村时,孙悟空听到李老头说这里有妖怪吉祥物,他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请人照顾自己的师父,然后去降服妖怪。

就连猪八戒也这样评价他:“听说他是个妖,连爷爷都没有那么慈爱。”

无极王国里,孙悟空听说大王的灵魂来讨正义,孙悟空也说:“这是管我的事。”

孙悟空前往比丘国时,拯救了当地1111名儿童的生命。

孙悟空还在银屋山杀死了豹子精,救出了被困的樵夫。

孙悟空三度调芭蕉扇给铁扇公主扑灭火焰山的火焰,一来是为了西行之路,二来是为了解除当地百姓的困境。

各种各样的事情都可以看到。 孙悟空一路斩妖除魔西游记孙悟空卡通形象,不仅是为了保护唐三藏免受西方之害,也是为了保护世间的普通百姓。

也正是因为如此,才有唐三藏和孙悟空师徒二人实现了成佛的愿望。

学完经文后,四位唐僧、师徒和小龙马都被赋予了不同的称号。 其中,唐三藏晋升正国高位,被授予“那无禅坛功德佛”称号; 孙悟空晋升正国高位,被封为猪八戒,被封为“那无净坛使者菩萨”,沙和尚被封为“那无八宝金身罗汉菩萨”,小白龙被晋升为“那无八部”。天龙广利菩萨”。

孙悟空成佛后,知道五行山菩提祖师为何不救他了

前面说过,孙悟空被如来佛镇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年。

五百年后,观世音菩萨前往长安取经,路过此地。 孙悟空又对观世音菩萨说:“我在这里度日如年,没有一个认识我的人来见我。”

原著中,孙悟空不仅没有亲朋好友来看望他,就连他的恩师菩提祖师也没有出手救他。

其中的道理和道理,都是在孙悟空成佛之后才悟出来的。

没有规则就没有标准。

早在菩提祖师赶孙悟空下山的时候,他就已经料到他日后会酿成大祸,所以特意嘱咐他:“无论你怎样闹事、杀人,都不许说你是我的徒弟。”

所以,在菩提祖师看来,孙悟空被压在五行山下,完全是他自己所为的结果。

此外,原著中还提到,如来佛将孙悟空安置在五行山后,还“召地神与五方同住此山狱中,以揭示真相”。

从这一点来看,五行山下的孙悟空并不是唯一的。 如来佛也派五方结帝守护此处的孙悟空。

如果有人来探望或者想要营救孙悟空,如来佛和天庭肯定会收到消息。

那么平时十分低调的菩提祖师,更是不愿意在如来佛面前露面。

不然的话,孙悟空在三界的麻烦事,所有人都会知道。 菩提祖师一出现,就能立刻将孙悟空带回来。

这也是之前菩提祖师想要与孙悟空“断绝关系”的原因,而孙悟空甚至不被允许说出菩提祖师的名字。

既然如此,孙悟空死后菩提祖师不现身也是情理之中。 他愿意躲在野外,也不想和天上或者西方的那些人物打交道。

当菩提祖师送孙悟空下山时,他就预料到此行不会有什么不顺利。

既然如此,想必菩提祖师也一定也考虑到了孙悟空后来西行取经的事。

其间的种种,有孙悟空先在天上闹事的因,后有被压在五行山下的结果;

因果循环有开始和结束。

为了不耽误孙悟空取经的大业,菩提祖师绝对不会出手救孙悟空,破坏其因果。

将孙悟空压在五行山下,还是为了磨练孙悟空的心神。

菩提祖师知道孙悟空爱炫技,但即使被五行山镇压了五百年,孙悟空还是改掉了这个习惯。 这就是后来观世音菩萨给他施咒的原因。

紧咒又叫定心咒,最重要的是镇压孙悟空的五行山,山顶上的咒语,“嗡、好、尼、呸、我、 “吽”是观世音菩萨的六字真言,也叫心咒。 从侧面暗示孙悟空其实是被自己的心魔所困。

最后,当孙悟空得到真经,修炼“斗战胜佛”的时候,他请唐僧为他解除魔咒。

唐僧道:“你的心魔已解,诅咒自然也没有了。不信,摸摸你的头。”

孙悟空伸手一触,果然,咒语已经不存在了。

所以如来佛将孙悟空压在五行山下,以除掉他的心魔,那么菩提祖师又如何能够救出孙悟空呢?

直到成佛之后,孙悟空才真正明白,打败佛的不是别人,而是他自己。

参考:

《群文天地》:论《西游记》取经路上孙悟空的英雄特质

《书店》:孙悟空为何被菩提祖师逐出学校

《陕西教育》:《西游记》中菩提祖师形象解析

最后编辑:
作者:nuanquewen
吉祥物设计/卡通ip设计/卡通人物设计/卡通形象设计/表情包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