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设计比赛 > 德国红点设计奖含金量高吗-红点奖和IF奖到底有多值钱?为何成为手机界的笑话
2024
01-24

德国红点设计奖含金量高吗-红点奖和IF奖到底有多值钱?为何成为手机界的笑话

除了炫耀情怀、炫耀工艺、炫耀硬件配置,国产手机现在还有另一个选择——炫耀国际奖项。

一些厂商利用信息不对称来迷惑公众,使用模糊的名称来提高一些国际奖项的知名度。 但终究还是要还的。 我们来看看最近手机行业流行的这些设计奖项的含金量。

首先我们来看看目前国际工业设计四大奖项:德国IF设计奖、红点设计奖、美国IDEA奖、日本G-Mark设计奖。

德国IF设计奖(iF DesignAward):该奖项创立于1954年,由德国历史最悠久的工业设计组织汉诺威工业设计论坛每年定期举办,被誉为国际工业设计的“金像奖”。

红点设计奖:这个奖项同样起源于德国,成立于1955年,目前是与IF设计奖齐名的国际设计奖项。 是全球知名设计大赛中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强的赛事之一。 。

美国IDEA奖(工业设计卓越奖):IDEA成立于1979年,主要颁发给已销售的产品。 它是唯一由美国主办的全球工业设计奖。

日本G-Mark设计奖(Good Design Award):由日本政府于1953年设立,是亚洲最具权威和影响力的设计奖项,被誉为“东方设计界的奥斯卡”。

同一奖项也有高低之分

从网络上铺天盖地的宣传来看,这些国际知名奖项似乎有点普遍,似乎只要付钱就可以得到。

从一开始,OPPO Find 5和小米活塞耳机就获得了2014年第61届德国iF设计奖; 一加手机荣获2015年德国IF产品设计奖; 小米盒子在2015年获得了红点奖,锤子手机也在2016年iF国际设计奖上荣获第62届iF国际设计金奖(当然锤子还是很重要的)。 从这个情况来看,手机厂商有很强的倾向将这些奖项打包带回家。

国际设计奖项看似很多,但真正有价值的却并不多。 以德国红点设计奖为例。 包括红点设计概念奖、红点设计传播奖、红点设计产品奖三类奖项。 每个奖项分为三个级别,例如红点设计奖。 该概念将分为红点奖(获奖者)、最佳中的最佳奖(best of the best)和红点明星奖(Luminary)。

国内手机厂商宣传的“红点奖”实际上是红点设计概念奖中资历最浅的获奖者,因为没有哪家厂商会在获得优中之优后将其宣传为红点奖得主。 它必须专注于推广最好的,而且每年只有一颗红点明星,所以不存在混乱。

至于德国IF设计奖,近年来也开始向红点奖的评选方式靠拢。 其中ip形象,最具价值的IF国际设计金奖每年只有70个左右的奖项,而其他IF奖项则颁发给数千件作品。 据德国IF官网显示,2015年,来自53个国家的2102家参赛单位提交的4783件设计作品参与评选,共有1629件作品获奖。

可见,同一个奖项最终的含金量也有很大差异。

炒作营销透支品牌溢价

当然,虽然这些国际奖项是整个工业设计行业的最高奖项,但国产手机纷纷效仿,让一向对自主品牌不自信的消费者开始怀疑这些奖项的公平性。

正如老罗在2014年发布会上所说,“(红点奖)是中国家电企业最喜欢花钱的奖项,这个奖项在工业设计界是一个笑柄。” 我想这也是缺乏辨别力的表现。 消费者的声音。 手机行业从炒作硬件参数,到机身材质、工业设计德国红点设计奖含金量高吗,现在感觉有点“驴无本事”。 说到底,一切都只是厂家的片面言论。 鉴于国产手机的调性很难让消费者信服,因此搬出用所谓的“国际大奖”来背书营销似乎也在情理之中。

然而问题是,这些奖项似乎又泛滥了。 在消费者眼中,获奖已经成为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这不仅是对这些严肃的国际奖项的伤害,也是对制造商的伤害。 持续的、有些短视的、过度营销的行为。

这些本应体现品牌高端实力的国际奖项,却因过度的炒作营销而在消费者心目中形成了幼稚、肤浅的印象。 他们赢得了一时的关注,却透支了未来品牌价值提升的潜力。

营销应从产品价值开始

不可否认,现在是一个娱乐营销的时代,通过在社交平台上投放一些接地气的广告来增加人气已经成为主流。 但笔者认为,这种社交娱乐营销至少要遵循两个原则:目标主义原则和适当试错原则。

目标主义原则:首先我们要明白,营销是手段,而不是目的。 营销的最终目标是将产品和企业价值灌输给尽可能多的目标群体。 营销的目的不仅仅是影响力最大化,而是要平衡价值观念和影响力吉祥物,找到一个最佳点,避免营销力度过大。 乐视在推出手机之前就宣扬了无边框的概念。 最终,用户发现乐视的手机有边框,但乐视最终解释称是“ID无边框”。 这是一个典型的用力过度的例子。 它有影响,但效果恰恰相反。 的。

适当试错原则:在营销策略实施之前,没有人能够准确预测其最终结果,因此试错是一个必须经历的过程。 社交营销传播速度快、范围广,控制难度相对较大德国红点设计奖含金量高吗,应更加谨慎,需要实时反馈来修正营销方向。

到目前为止,国产手机在营销方面始终缺乏相对长远的价值策略。 在手机行业寒冬来临之际,厂商“乱拳打死老师傅”的营销套路,与深耕品牌价值的方向完全相反。 去。 更让人担心的是,国产手机还在享受。 或许这将是国内厂商最大的软肋。

最后编辑:
作者:nuanquewen
吉祥物设计/卡通ip设计/卡通人物设计/卡通形象设计/表情包设计